◎编辑 张问之
机车驶入检测棚,运行、检测数据自动下载,回传至集控中心进行分析;集控中心自动下发机器人作业任务,车顶机器人向车顶两端进发,车底机器人驶入车底及机车两侧,机械手臂忙碌地上下挥舞,扫描是否存在异常,并进行绝缘子清洗等工作……每天,国家能源集团新朔铁路的机车结束值乘任务后,都要经历这样的“体检”整备,以确保安全、高效运行。
“我们的主要优势,就是深耕轨道交通行业30余年,对行业有深刻的理解,以及由此积累的经验资质、科研人才、组织能力等。”接受上海证券报编辑采访时,运达科技董事长何鸿云表示。
从儿时憧憬“开火车”,到掌舵国内优秀的轨道交通高科技企业,何鸿云始终走在将梦想照进现实的征途上。从校办企业到行业龙头,运达科技忠实于最初的使命——推动轨交智能化技术服务产业、让交通更安全便捷。
作为轨道交通智慧解决方案供应商,运达科技围绕轨道交通的机车车辆、牵引供电、货运物流等业务场景,持续为行业提供智慧培训、智能运维、智慧车辆段、智能牵引供电、智能货运等五大解决方案及运维服务,一站式解决轨道交通业务领域的多项难题。
轨交智慧培训市占率第一
1992年,西南交通大学走出了一家校办企业——西南交通大学运达高新技术实业公司,负责轨道交通智能系统设备成果的市场转化及推广。这便是运达科技的前身。
源于高校实验室,运达科技天生具有追求技术领先的基因。彼时,何鸿云尚为西南交通大学智能控制与仿真工程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该实验室研究成果——以机车驾驶模拟器为核心的“智慧培训解决方案”,如今已成为运达科技五大智慧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核心业务。
“我们专注轨道交通仿真培训领域30余年,智慧培训解决方案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多次获得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国家级新产品奖等。”何鸿云介绍。
据悉,运达科技智慧培训解决方案累计销量已达700余套,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该方案广泛应用于中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各轨道交通职业院校,并远销至伊朗、印尼、埃及等国家。
在西安铁路局集团职工培训基地,动车组、机车驾驶仿真培训系统及机车整车实训系统,每年可培训近千名轨道交通关键行车岗位人员;在深圳地铁深云车辆段实训基地,可开展各运营专业批量化流程实训、故障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实训、运营综合联动实训以及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等。
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装备了运达科技研发的国内首套出口海外的高速动车组全功能仿真模拟驾驶培训系统,为共建“一带一路”项目中国标准高铁走出去的第一个示范项目雅万高铁顺利、安全开通运营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智慧培训解决方案解决了以往培训占用实车、故障和非正常操作难以实现的问题。”何鸿云说,其在有效提升培训效果和培训效率的同时,有助于一线人员从单一技能到综合技能、从标准作业技能到应急处置技能的全面提升,加速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批量培养,保障轨交行业的持续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运达科技智慧培训产品分别实现营收1.87亿元、2.29亿元、2.54亿元。
创新引领行业突破
走进运达科技展厅,科技感迎面而来,“智能”“智慧”成为公司产品注解中的热词。
在展厅大屏幕上,不断展示着各智慧解决方案的现场及应用场景。其中,地铁车辆智能运维系统可直观看到正线运营车辆的状态、速度、位置、设备预警等信息,并可汇总各项数据形成检修维护工单,指导列车的检修整备作业;全自动运行综合仿真培训系统以数字孪生方式提供具有高度沉浸感的现场作业环境,可实现行车调度员、站务员、车站值班员等多岗位联合模拟培训和应急演练。这些前沿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也为乘客带来了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
“从接触轨交行业至今,我们一直以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为己任。”谈及公司核心竞争力,何鸿云直言,运达科技自成立起,便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勇于突破,善于创新,将技术优势视为立身之本,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业务发展。
正是凭借多年技术积累,运达科技形成了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企业竞争力,公司拥有上百项专利,被评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等,还广泛参与了ISO、IEEE、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等标准规范编制工作。
据悉,运达科技从人、车、地实际业务场景出发,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不断深入探索机车车辆、牵引供电、铁路运输领域现实需求,提供智慧培训、智能运维、智慧车辆段、智能牵引供电、智能货运五大系统解决方案,配套提供N个智能化核心设备与全生命周期伴随服务,为轨交安全、高效运行“护航”。
以智能牵引供电为例,其运用现代先进的测量、通信、传感、信息、人工智能以及电力电子等技术,面向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客户,提供牵引接触网的智能供配电管理及再生能量的高效利用解决方案。“通过技术手段,将列车制动产生的能量回收、存储、再利用。未来绿色节能相关技术还会涉及碳汇交易和能源结构调整等巨大市场。”何鸿云解释道,这也是轨交行业绿色环保发展的着力点之一。
拓宽轨交业务版图
当前,中国轨道交通的路网规模、运输规模、列车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轨交产业有巨大的存量资产规模,轨交市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已成为行业共识,与之相关的面向人、车、设备、场地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随着服役年限的不断增长,轨交基础设施及相关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市场规模巨大。”谈及未来的市场空间,何鸿云直言。
以货运领域为例,经过多年产品孵化,运达科技的智能货运解决方案已基本实现了铁路货运、公路货运、仓储自动化、配送自动化、采集自动化、车辆管理、人员管理、物资安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未来,伴随着高铁货运的落地,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扩大。”何鸿云表示,未来轨交行业将会是多批次、多品种、多维度的综合科技型赛道。运达科技持续在智能化、绿色化、多元融合等方向进行市场布局和技术储备。2023年,公司与京港地铁联合研发的列车检修“工程师”成功上岗,该“工程师”是率先在列车检修领域试点应用的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北京轨道交通行业尚属首例。
无人驾驶领域,运达科技布局已久,渐入收获期。运达科技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仿真综合培训系统、列车逻辑控制单元、走行部故障监测、无人区安全防护系统、360°图像外观检测系统、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列车智能运维平台等已在多个城市全自动运行线路上投入实际使用,为无人驾驶列车的安全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我们也在寻求多元化发展。”何鸿云补充道,运达科技将积极探索在轨道交通行业的不同专业、轨道交通外新行业“同心多元”发展的机会,打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消费界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Jubao_404@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邮箱: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赢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76428号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5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