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费天元
在当前百年的变化下,风险和挑战显著增加。如何更好地响应各方对期货市场的期望和关注,有必要深入、系统地思考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和关键任务。5月25日,第20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举行。与会者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讨论了促进中国现代化的“期货计划”。
努力为初级产品提供稳定的价格服务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初级产品供应稳定进行了一系列决策和部署。期货市场作为初级产品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初级产品供应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国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方星海表示,自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复苏趋势,市场价格总体稳定,复苏预期显著改善。然而,全球滞胀风险的上升、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持续的地缘政治冲突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初级产品位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前端,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初级产品的供应稳定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非常重要。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努力服务于初级产品的供应稳定。”方星海说。
对于期货市场如何更好地帮助初级产品供应稳定战略,专家认为:首先完善期货市场价格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机制,促进期货风险管理和联动监管;其次,充分发挥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作用,包括有序促进期货产品创新,逐步开放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准入;最后,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期货市场,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利用期货市场从事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活动。
增强期货市场的全球影响力
“提高重要商品的价格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和引领实体经济的发展”是《纽约时报》赋予期货业的重要使命。中国是各种商品的重要进口国和消费国。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全面提升中国期货市场的全球影响力被视为不可避免的选择。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陈学森表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不断增强。国内有色金属行业已成为市场化程度最高、适应国际市场变化最快、应对国际市场冲击能力最强的行业之一。2022年,有色金属期货交割金额582亿元,约占中国期货市场交割金额的38%。
陈学森还承认,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不协调、冶炼、中低端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加剧是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克服困难的重点。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产业和金融协调,促进高质量的产业发展。路径包括:研究以产业链主要产品为上市目标,尽可能增加期货品种;研究绿色产品期货市场;加快有色金属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形成适合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规模和市场地位的国际价格影响力等。
继续推进期货新品种研发
近年来,我国期货业紧紧围绕行业需求,不断完善产品体系。2022年底,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了螺纹钢和白银期权。目前,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能源、化工等领域已上市20个期货品种和8个期权品种,为规避大宗商品交易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半年来,与该指数相关的公共基金产品数量和规模大幅增加,显著促进相关金融产品的开发和投资策略的创新应用。
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王凤海在能源分论坛上表示,上一期关注的是天然气行业对液化天然气期货和期权的强烈需求。与原油市场相对成熟的国际定价格局不同,亚太天然气市场始终缺乏真正反映当地供需的价格形成机制和配套风险管理工具。
“上市液化天然气期货和期权可以为产业链企业提供稳定成本和利润的工具,帮助实现行业供应稳定和价格稳定的目标。此外,通过上一阶段能源的国际平台,中国将有更直接的路径和方式参与全球天然气市场再平衡秩序的建设。为响应国家政策和行业声音,上一阶段加快了液化天然气期货和期权的研发,积极推进上市工作。”王凤海说。
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张明在有色金属分论坛上表示,上一期将以期货品种上市登记制度为契机,加快氧化铝期货上市,促进铝合金、镁、钨等期货品种的研发,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优质发展保护“价格”。
消费界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传播内容仅以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我们会及时处理,举报投诉邮箱:Jubao_404@163.com,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赢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7642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5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