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享瘦自然而燃”2024体重管理体验活动在安利乌鲁木齐体验馆举办。来自社会各界关注体重管理的公众社群汇聚一堂,在体验中分享宝贵经验,交流体重管理心得,还与讲师亲密互动。
活动中,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为每个参赛队伍配置了专属员工辅助学习打卡,体验“营养三餐“体重管理方案,通过可持续的学习体验模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认知。此次体验活动自7月23日启动报名以来,已有320余人参加,组队达50支,覆盖乌鲁木齐、巴州、喀什、石河子、克拉玛依、伊犁6个地区(城市)。
特邀专家解读 体重管理的重要性
活动现场还特邀中国营养学会理事、新疆营养学会理事长李莉解读体重管理对生命质量的重要性,以及肥胖对身体的危害。她说,肥胖已经成为世界的流行病,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已占到50%,它会带来很多慢性疾病,尤其对儿童青少年还会影响到生长发育。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确,肥胖就是一种病,脂肪的比例超出了正常的水平。总体来说,科学的饮食加上适当的运动是减肥的核心和根本。她强调,减肥减的是脂肪,不是水分和肌肉。希望大家养成一个良好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既让体重维持在标准范围内,又能够保证营养的均衡,才是一个科学的减肥方式。
纽崔莱产品培训讲师李雪女士与现场伙伴分享吃好第一餐,三餐长享瘦;着重强调了体重管理的核心要素,旨在激发社群成员成为自己的健康冠军,提升其行动力与带动力。
肥胖已被定义为疾病 预防刻不容缓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肥胖定义为疾病。如何判断超重和肥胖?体质指数(BMI)和腰围(WC)是常用指标。BMI,身体质量指数,即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2)计算得出,BMI值在18.5-24之间被认为是健康的,24-28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即为超标。
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率达50.7%,按照绝对人口数计算,中国已有6亿人超重或肥胖,人数在全球排名第一。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可达418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未来中国居民因超重肥胖所造成经济负担将持续上升。肥胖预防,刻不容缓。
享“瘦”人生 《成人体重管理科学建议》发布
响应《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的要求,立足“健康体重”这一慢病积极预防的主战场,守护健康生活方式的主阵地。今年5月,第十届中国肥胖预防控制科学大会顺利召开,安利积极支持中华预防医学会,发布《健康体重,美好生活——成人体重管理科学建议20条》,推广安全有效的体重管理方法,推动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提升公众对健康体重的科学认知。
《成人体重科学大方面:建议20条》,涵盖三大方面:
一、控制能量摄入,注重营养均衡:合理安排一日三餐,每天吃好早餐,少油少盐少糖,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选择丰富多样的植物性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学会看食品标签,合理使用代餐;
二、保持日常身体活跃,达到身体活动推荐量:打破静态行为连续性,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每周至少进行2天肌肉练习,每次30分钟为宜;
三、提升健康素养,培养积极心态,坚持良好生活习惯:主动培养健康意识,学习体重管理科学知识,系统掌握体重管理技能,保持充足睡眠,积极社交,应对心理压力,排解不良情绪。
全面健康推动者 安利新疆分公司在行动
安利(中国)新疆分公司公共事务经理周珉介绍:安利的企业愿景是“帮助人们过上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作为大健康行业领军企业,我们将“全面健康推动者”作为企业发展定位,将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助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实现从治疗到预防转变。而体重管理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所关注,体重管理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过重或肥胖会导致许多余寿命缩短相关的健康问题,通过控制体重,我们可以减少这些健康问题的风险,塑造良好个人形象,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更加自信,充满活力。今年是国家卫健委提出三年 “体重管理年”的开年之际:我们希望通过体验活动促进公众了解自身体重变化,主动调整饮食,加强运动锻炼,倡导广大社群广泛参与。
据了解,在过去十余年间,安利开展了“健康中国 我们行动”等健康素养提升活动,科普营养健康和疾病预防知识,走进全国100多个城市、累计覆盖人群过亿;赋能培训营销人员,线上“健康公益学院”汇聚270万学员,通过中国营养学会培训认证超过6万名营养健康顾问,打造数十万个“大健康社群”,传播科学健康知识、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健康解决方案,支持鼓励消费者把知识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让一个个富有生机活力的健康社群,成为推动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和健康中国建设的社会基层单元,带动千百万人享有健康和美好生活。
消费界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Jubao_404@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邮箱: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赢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76428号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5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