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不仅是工具上的简单迭代,也是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各种特定场景应用模型也相继出现,增长速度非常快
□中国在大模型下游创新应用场景方面有很多机会,未来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中国广阔的市场将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
□人工智能将取代一些重复机械的职位,人力需要做一些更富有想象力的工作
◎记者 罗茂林
5月29日,由上海证券日报·中国证券网与海富通基金联合举办的一系列直播论坛“海谈科技”开始了第一次直播。本期的主题是“人工智能特别活动——进入大模型时代”。
论坛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教授杨燕青主持,邀请上海乐岩科技首席执行官沈李斌、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史占中教授、海富通基金公开发行股权投资部副主任吕月超,围绕当前热门人工智能模式进行深入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论坛上,三位嘉宾都用“蒸汽机”的意义来比较今年以来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风暴。当变化的浪潮来临时,积极拥抱、认真对待、乐观期待可能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时代号角: 时刻吹响“蒸汽机”
GPT4的诞生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对技术生产力意味着什么?在论坛开始时,面对主持人杨燕青教授的问题,三位客人同意这将是一个与“蒸汽机”一般划时代的变化。
沈李斌认为,GPT不仅是工具上的简单迭代,也是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而且与目前提到的iPhone时刻相比,“他不是一个简单的生产工具,然后它会改变某一领域的应用模式,而是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力。”
从技术上讲,沈李斌也认为,今天的人工智能已经发生了一场基本的范式革命。”上一代人工智能被称为判断人工智能,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给出一个框架概念来回答人工智能,但今天的人工智能已经是生成的,它有能力“出现”。”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吕越超也认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我们从事科技产业的研究和投资,活跃用户的数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他以互联网公司评估的系统为例,GPT3.5发布后短短两个月,月活跃用户数超过1亿,成为人类历史上用户数超过1亿的最快应用。
在巨大用户增长的背后,行业的“科技飞轮”效应正在迅速显现。据吕越超观察,在百度发布一般大型模型“文心”后,大量公司宣布接入。与此同时,在垂直领域,各种特定场景应用模型也出现了,增长速度非常快。
“目前,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重要的趋势,即在一般大模型方面,巨头竞相增加投资,迭代速度突飞猛进。不难预测,只有少数企业才能在“万马奔腾”中脱颖而出。在未来,寡头竞争的模式可能会在这一领域形成。”史占中同意这两种观点。同时,他指出,在主要的垂直应用市场上,将形成另一种“百花齐放”的场景。
产业塑造: 如何炼成“副驾驶”?
人工智能在人类社会中会扮演什么角色?现在微软在其操作系统中为AI插件取名“Copilot“(副驾驶)相当有趣,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和人类是一种合作关系,人类仍然有主动权。
然而,目前,杨燕青认为,人工智能可能离合格的“副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最近媒体关于“人类积累的数据已经耗尽”的报道,这让人们担心人工智能培训是否会面临增长的瓶颈。在这方面,沈李斌表示,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一直存在三个要素:数据、算法和计算能力。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是一只脚走到最后,目前更容易获得,发展将选择从这条道路进化。”沈李斌认为,当数据喂养的边际效益暂时进入平台期时,算法的持续优化和计算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帮助人工智能继续发展。
目前,国内大型培训模式已成为一种趋势。面对汹涌的浪潮,国内外技术差异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这方面,吕越超认为可以分为“上、中、下游”进行讨论:上游主要是计算能力的软硬件基础设施,中游是各种生成的大型模型,下游是应用场景的着陆。
吕越超表示,芯片等核心技术在计算能力基础设施方面与海外仍存在一定差距。在中游模型层面,海外企业也处于领先地位。“但在算法层面,中国的‘工程师红利’不容忽视,未来追赶也是可行的。”吕越超进一步指出,从市场空间的角度来看,中国在下游创新应用场景方面有很多机会,未来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相信中国广阔的市场和互联网时代培育的成熟应用体系,将为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吕月超预测,未来在教育、办公、泛娱乐等领域,人工智能将带来新的产业迭代,“当然,这里也涉及容错率,我们预测人工智能产业化将遵循容错率从高到低的规律,首先在泛娱乐等低精度领域增长。”
“我仍然期待着人工智能大型模型的发展。”史占中从宏观产业的角度进一步预测,随着大型模型的快速发展,将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商业形式和新的工业生态,并将带来更多新的商业机会。”这不仅是对整个产业结构的重建,也是对整个产业形式的重塑。”在此背景下,史占中认为,整个传统产业体系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远景展望: 再造的机遇与挑战
人工智能的进化似乎势不可挡,对“大规模失业”的担忧也成为近期社会热议的话题。史占中认为,公众不必太担心这种“创造性破坏”。“从过去每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角度来看,新技术不断催生新兴产业,由此产生的岗位总量不仅可以覆盖消除传统产业消失的岗位,还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新岗位需求。史占中说:“就像汽车出现后马车模式被取代一样,但与此同时,更大的汽车产业链和就业岗位开始形成。”
然而,史占中也同意,这对个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意味着人们的认知模式、心理状态、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需要重新调整。”这是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调整,但双方本质上是合作关系。”史占中认为,在未来,学习控制越来越聪明的“副驾驶”将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
沈李斌还认为,从目前的趋势来看,AGI(通用人工智能)可能比预期的要快得多,这意味着人们必须做出一些改变来应对新的挑战。“一些重复的机械工作将被知识丰富的人工智能所取代,人力需要做更富有想象力的工作,这不仅是一种解放,也是一种挑战。在沈李斌看来,未来提出问题可能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
最近,随着苹果年度开发者大会的临近,即将到来的苹果MR已经成为市场的焦点。吕越超认为,苹果新产品的发布可能具有基准意义,未来苹果MR产品的推出,MR、元宇宙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可能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从而创造出富有想象力的市场空间。
在谈到未来的前景时,三位嘉宾都表示乐观。”总的来说,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是非常乐观的。我相信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人类智能的延伸,帮助我们做更多的事情。”吕越超说。
消费界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传播内容仅以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我们会及时处理,举报投诉邮箱:Jubao_404@163.com,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赢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7642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5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