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 梁银妍 汤立斌
搞好金融创新大文章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发展重要力量,也是提升金融市场支持实体经济质量和效率的重要环节。日前,证监会公布的《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丰富多彩金融市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商品管理制度体系”,对资本市场搞好金融创新这篇大文章进行了具体部署。
在业内人士看来,金融市场做为资源分配的关键核心区,正通过产品供给、绿色生态搭建等多个方面创变金融创新,逐步成为可持续发展观核心引擎。以《实施意见》为突破口,将来金融市场有望进一步连通现行政策、产品和销售市场传动链条,让资产“净水”精准灌溉可持续发展观行业,建立经济发展与环境效益“互利共赢”。
可持续发展理念融进日常生产经营
全球环境治理、能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上市企业可持续发展观信息公开逐渐踏入规范性路面。伴随着《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等先后发布,很多上市企业已经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进日常生产经营。
截止到2024年底,有2200多家上市公司公告ESG报告或企业社会责任,同比增长超二成,进一步突显优质公司升值空间。在其中,超1000家公司或多或少公布了二氧化碳排放状况,近三年公布数量年均增幅50%之上;超出40%的企业建立相应整治架构设计、构建管理制度体系,识别并公布了必要性话题分析过程的企业占比超60%。
自然,上市企业可持续发展观信息公开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贯彻落实交易中心可持续性信息披露规则,不断强化上市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的信息披露要求。科学研究提升可持续性定级、公证服务体系,完善监管制度。
中国银河证券对策首席分析师杨超觉得,健全金融市场金融创新质量标准体系可以提升市场清晰度,提高市场信心,还可以通过信用评级机构将环境数据列入股票发行定级方式,进一步落实交易所的可持续性信息披露规则,保证上市企业依照绿色发展理念规定公布有关信息。
“企业内部也要做好准备。”安永大中华地区ESG可持续发展观主管合伙人李菁说,在构建内部治理结构上,企业需创建ESG整治架构设计,明确部门职责,产生联动机制,将ESG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激励团队参加;制订ESG战略与整体规划,明确中短期总体目标并论述实践路径。
丰富多彩金融市场绿色金融产品
在产品端,资本市场服务金融创新亦大有作为。中国证监会发言人周小舟详细介绍,绿色公司债券示范点至今总计发售约8700亿人民币,碳中和债券、低碳发展债卷、深蓝色债券等自主创新种类层出不穷。绿色主题股票基金迅速发展,截止到2024年底已经有350一只基金、经营规模3100余亿元,涉及到ESG、低碳环保、新能源技术、气候问题等内容,包含个股、债券等大类资产。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环保产业企业发行债券绿色信贷、翠绿色资产支持票据等。进一步提升绿色信贷申请审批及审核申请注册便利度。
“根据适用环保产业企业发行债券绿色信贷、翠绿色资产支持票据等,并提高绿色信贷申请审批及审核登记注册的便利度,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翠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融资渠道。”杨超说。
在李菁看起来,低风险的绿色信贷深深吸引保守型投资者,翠绿色权益产品合乎追寻高收益的投资人要求,这将极大扩张翠绿色金融市场投资人人群,提升场内资金提供。与此同时,丰富多彩绿色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自主创新,开发更多切合市场需求翠绿色金融衍生工具,适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及运用,推动翠绿色金融市场推进拓展,将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与环保产业完成紧密结合。
《实施意见》还表示,推出一系列绿色主题证券基金。
中航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明,翠绿色、“双碳战略”将会成为证券基金新一轮主题风格型指数投资的浪潮的重点领域。以“新质生产主力 翠绿色”为主题产业结构升级指引下,预估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生物技术、核技术、大型飞机、低空经济、翠绿色“双碳战略”等投资板块新生态有希望初露锋芒。
推动绿色金融市场扩大开放
根据扩大开放服务项目绿色发展理念是金融市场的重要问题。《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翠绿色国际交流,推动绿色金融市场扩大开放。
“在全球范围内积极主动全球环境治理、追寻可持续性发展背景之下,推进翠绿色国际交流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李菁说,在绿色经济行业,东西方可合作开发绿色信贷、碳金融产品等创新工具,为绿色项目给予多元化融资方式。与此同时,伴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慢慢逐步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力量,自身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可以为金融创新的高速发展提供支持,加快领域企业战略转型。
《实施意见》还指出,积极参与制订国际性可持续性规则,促进国际性可持续性规则联合会进一步提升规则包容性和可执行性。
李菁觉得,从国际交流角度来看,健全金融创新质量标准体系,有利于中国规范走向国际,推动国际性金融创新标准化的协调与双边协定,这不仅能吸引国际性资金净流入中国翠绿色金融体系,还可以大幅提升在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翠绿色金融领域的主导权的影响力和,使中国在全球金融创新在舞台上占有更为重要的影响力。
消费界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传播内容仅以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我们会及时处理,举报投诉邮箱:Jubao_404@163.com,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赢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7642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5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