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文嫣
10月16日,国家电网国电南瑞迎来上市20周年。国电南瑞董事会秘方飞龙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国电南瑞上市20年来19年业绩保持增长,资产和市值分别增长92倍和88倍。
作为国家电网的重点企业,除了不断受益于新电力系统建设带来的网络升级业务外,网外业务和海外业务也有很多亮点。展望未来的业绩支撑点,方飞龙提到了三个关键词:特高压、智能电力数字化、智能配网。
业绩保持快速增长
根据国电南瑞近期发布的业绩预测,与去年同期相比,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将增加4亿元至5.5亿元,同比增长10.9%至15%。对于在国电南瑞工作了20多年的方飞龙来说,收获这样的成绩单是“又一次预料”。
据报道,公司上市20年来,除外部因素外,其余年度业绩保持快速增长。该公司的资产规模和市场价值也在继续翻倍。据统计,自2003年上市以来,南瑞国电总资产从4亿元增加到729亿元,净资产从1.8亿元增加到425亿元。
2017年,国电南瑞控股股东南瑞集团电力二次设备业务资产全面上市。当时,国电南瑞设定了“十三五”末市值1000亿元的目标。
国电南瑞如期实现上述目标,市值一度超过2600亿元。在产值方面,国电南瑞推动南京智能电网集群发展,推动南京智能电网产业覆盖发、输、变、配、用、调度各环节控制系统100%自主可控。截至2022年底,由国电南瑞带动的南京智能电网产业产值已达2680亿元。
国电南瑞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家电网技术上市公司,在支持国家电网发展的过程中,公司形成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和产品,在行业内具有很大的市场竞争力。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电网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骨干电网、配电网和电网的数字化不断迭代和升级,促进了电力设备行业的持续增长。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一带一路”联合建设的深化,除了国家电网内业务外,南瑞国家电网外业务也在不断增长。今年上半年,南瑞国家电网外业务收入约占总收入的40%,国际业务迅速回升。“随着网外业务和海外业务的不断增长,业务结构的转型有望给公司带来更多的突破。”方飞龙说。
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方飞龙认为,浓厚的科研氛围和高素质的人才确实是保持国电南瑞稳步增长的关键因素。
留住人才需要有效的激励机制。国电南瑞变电公司工程师孙汉告诉《上海证券报》,自2018年以来,公司对骨干员工实施了两轮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该公司对研究人员有更丰富的激励计划,研究人员觉得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认可。
充分授权下放的激励机制也使国电南瑞迅速培育出新的产业板块。南瑞半导体位于国电南瑞千亩工业园区,成立仅4年,就成功开发了3300伏/1500安(大功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关键电子元件)产品已在福建厦门鹿岛柔直换流站换流阀正式挂网运行,克服了电网核心功率器件“卡脖子”的问题。
南瑞半导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通过改革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IGBT技术产品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技术储备和产品系列的梯队连接。除成功应用3300伏IGBT外,1700伏/450安、1200伏/600安、1200伏/200安IGBT、碳化硅等产品均符合批量生产条件,压接式4500伏IGBT产品技术开发进展有序。焊接封装试验生产线已建成投产,年产量20万个IGBT模块,为IGBT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大业务支撑业绩
展望未来的业绩支撑点,方飞龙给出了三个关键词:超高压、电力智能数字化、智能配网。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近日,宁夏至湖南±宁夏段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线路正式开工建设。结合国家电网相关规划和公开招标,今年已开工6条线路,其中4条线路已进行电力设备招标。方飞龙透露,南瑞国电相关产品的市场份额超过50%。
数字电网是承载新电力系统的关键载体。近日,南方电网公司发布的《南方电网新电力系统发展报告(2021-2023)》提到,深圳依托“能源+数据”和“电力+计算能力”
国电南瑞科技信息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硬件设备,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电网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关键。”,相关系统升级改造市场较大。需求不仅来自电网系统,还来自大型发电集团等重要客户。
今年年初,在国家电网相关工作会议上,明确加快现代智能配电网建设,更好地适应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电动汽车的发展需求。国家电网山东电力公司和浙江电网电力有限公司在今年的重点工作中明确表示,将协调多负荷、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建设或加快现代智能配电网的建设。
电力设备和新能源行业的研究人员认为,配电网已成为新电力系统建设的主要战场。现代智能配电网和数字配电网不仅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关注的焦点,而且区域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有源配电网调度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量。南方电网还提出了数字电网建设,配电网建设将带来重大机遇。
消费界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传播内容仅以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我们会及时处理,举报投诉邮箱:Jubao_404@163.com,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赢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7642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5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