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产汽车品牌竞相绽放的今天,吉利凭借独特的“五星安全之道”成为市场上的明星,为中国汽车树立起安全“星”标杆,其在安全领域的持续深耕,不仅是对车辆安全性能的全面升级,更是吉利对消费者安全承诺的坚实基石。吉利,正以前瞻性的视角,将安全科技融入每一款车型,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传承安全基因,吉利CMA构筑生命防线
安全,是吉利刻进骨子里的基因,也是吉利造车的第一优先级。自品牌诞生之初,吉利就秉持“以人的安全为本”的开发理念,从高标准的车辆研发到严格的生产控制再到积极的安全教育与优良的售后,对旗下汽车进行全方位综合的安全管理。
为实现整车安全目标,2019年,吉利正式发布了与沃尔沃共同研发的吉利CMA架构,在全球领先的技术基础上打造核心价值全面跃升的汽车产品,赋予驾乘者更加“安全、聪明、愉悦”的全新驾驶体验。
CMA基础模块架构的安全优势,在于其主、被动安全系数的紧密结合。被动安全层面,CMA架构在沃尔沃SPA架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安全结构技术,通过优化车身正面、背面、侧面等不同角度碰撞力的传导路径,打造高刚性吸能车身结构,实现更高效的碰撞能量吸收,从而达到保护车内乘员的目的。此外,基于CMA架构打造的车型执行标准也更严苛,对细节上的精度、用料、工艺等要求均高于行业标准,以内饰材料的选择为例,CMA架构选择采用环保健康材质,避免异味及有害物质的挥发,为车内乘员打造更清新、更自然、更健康的移动环境,让安全“看得见”。
主动安全层面,搭载全球领先的主动安全系统,CMA架构集成包含AEB城市预警系统在内的19项ADAS主动安全功能,颠覆安全新标准,带来更为直接的全方位安全守护。其中,AEB-P带行人识别的主动式紧急制动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车辆前方交通情况,提前预判潜在危险,辅助车辆制动时保持最佳稳定状态,降低意外事故发生频率。同时,吉利汽车还在基于CMA架构打造的车型配置了360度摄像头,高清晰无死角的实时图像信息,协助驾乘者掌握车辆周边视线盲区情况,有效避免了因盲区造成的事故发生。
CMA架构在安全层面的重大突破提升,将汽车安全从单一维度的防护提升至了系统性、前瞻性的新高度,重新定义了汽车安全的标准,不仅为驾乘者构建了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更标志着吉利在整车安全领域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双“星”闪耀,星瑞、星越L冠军实力无惧挑战
得益于CMA超级母体架构蕴含的安全基因,吉利旗下车型星瑞与星越L天生自带优异安全特性。其中,星瑞采用高强度笼式车身结构设计,高强度钢占比达到惊人的72.98%,热成型钢比例更高达19%,极大地提升了乘员舱在碰撞后的生存能力与完整性。加之前防撞梁采用的航空铝材质及超长吸能盒设计,以及前纵梁独特的Z字形变形结构、副车架脱落机制和发动机下沉技术等CMA架构下的核心安全技术,星瑞构筑了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
而星越L则采用了卓越的潜艇式笼式结构车身设计,在安全性方面树立了新的标杆。该设计显著特点在于高强度钢的广泛应用,占比高达79%,而抗拉强度超过1500MPa的热成型钢更是占据了车身的22%,配合车内配备、数量可观的主驾驶和副驾驶位安全气囊、前排侧安全气囊与侧安全气帘,这种组合为车辆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安全性,能够有效降低碰撞伤害,为每一位驾乘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8月15日,在中国汽研河南试验场举办的“中国星冠军时刻之百炼成角暨中国星×中国汽研产品安全大试炼第二季”活动上,星瑞、星越L不负期待,成功挑战超纲标准、超高难度的“中国首次30%偏置碰发动机下沉技术公开试验”与“中国首次满载30吨货车侧翻顶压公开试验”两项公开实验,再一次用冠军实力证明品牌的硬核安全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首次30%偏置碰发动机下沉技术公开试验”采用了比国标更难的“65km/h、30%偏置碰撞”测试条件,提升了车辆的碰撞速度与碰撞能量,因此对测试车辆的车身结构稳定性及乘员舱强度有着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星瑞的A柱与B柱均保持坚挺,无丝毫变形;四车门均能顺畅开启,为紧急逃生提供了可能,同时,油箱与电池系统也经受住了考验,未发生泄漏或燃烧,确保了整车的安全无虞。这一系列亮眼表现,都在印证着吉利CMA超级母体架构的卓越安全性能。
而在5月至9月期间举办的2024安行中国汽车安全公益技术巡展上,星瑞与星越L则凭借安全为先的设计理念、卓越的安全性能展现与无微不至的安全关怀,成功吸引了众多用户的目光与赞誉,成为巡展现场最耀眼的“明星”。
吉利正以实际行动,不断突破传统安全边界,重新定义汽车安全的新高度,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加安心。展望未来,吉利将继续秉持安全为先的造车理念,不断探索和应用前沿科技,持续提升产品的安全性能和驾驶体验,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消费界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Jubao_404@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邮箱: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赢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76428号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5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