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B33版)
(三)结合市场情况、公司产销规模、在手订单等,补充说明是否存在滞销风险,相关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充分。
1.结合市场情况说明是否存在滞销风险
2022 年全球经济政治动荡不休,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面对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国在强有力的稳增长政策下沉着应对,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采取积极有效手段,通过大力发展内循环不断增强内功。双碳目标背景下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各界共识,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工业硅需求景气向上。
2022年我国工业硅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供应大幅增加,需求持续增长、价格重心整体上移。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统计,截至2022年底,国内工业硅有效产能420万吨/年,全年产量325万吨,同比产量增加55万吨,行业头部企业集聚效应愈发明显。2023年政策利好持续不断,光伏行业步入高质量快速发展阶段。光伏行业政策力度持续加码,为我国光伏行业的高质量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预计2023年中国新增装机280-330GW。随着光伏装机需求不断提高,有望继续拉动多晶硅产品需求上涨,根据各多晶硅在产和新建企业规划产能统计,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多晶硅产能将超过400万吨/年。从需求角度看,到2025年和2030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分别将达到400GW和1000GW,光伏行业的发展无疑是拉动工业硅需求最主要的推动力,预计2023年下游多晶硅对工业硅消费量在160万吨以上,到2025年国达到210万吨。
据SAGSI统计,2022年聚硅氧烷国内消费合计约165.3万吨,随着国内新建产能释放,有机硅产品价格进入周期性高位回调。2023年有机硅需求预计对工业硅消费量在100万吨以上,到2025年国达到140万吨。未来有机硅材料在建筑、汽车等支柱产业中仍是不可替代的关键配套材料,同时在国家“双碳”政策驱动下,有机硅材料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巨大,光伏、新能源、5G、特高压等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都为有机硅产业创造了巨大市场空间。中国有机硅产能将持续增长并向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转型,行业集中度也将继续快速提升,企业结构分化愈发明显,也为头部企业参与行业整合带来更多的机遇。
截至 2022年末,公司工业硅产能122万吨/年,有机硅单体产能133万吨/年,已经与多晶硅、有机硅、硅铝合金行业中的龙头企业、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突出。受下游市场行业的影响,公司依托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优势,持续提升工业硅、有机硅产能及市场占有率,存货流转正常,不存在滞销的风险。
2.结合产销规模说明是否存在滞销风险
公司主要从事工业硅及有机硅等硅基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是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中业务链最完整、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工业硅及有机硅产品两大类。
公司2022年度和2023年1-3月的主要产品产销规模情况如下所示:
单位:万吨
公司主要产品除用于销售外,还用于生产经营的领用。考虑自用部分,公司2022年度以及期后2023年1-3月的产销规模的比例在78.00%以上,其中2023年1-3月工业硅的产销规模比例为78.42%,比例略低,主要系公司预期下游光伏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为了满足中部合盛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投产的需求,公司陆续对工业硅进行备货导致工业硅产销规模比例偏低。除工业硅外,其他主要产品的产销规模比例均超过80%。公司基于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在对工业硅、有机硅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优势,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做出产能扩张的决策符合公司经营现状,不会造成存货滞销。
3.结合在手订单说明是否存在滞销风险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期末在手订单情况如下所示:
单位:万元、万吨
[注1] 使用当期平均毛利率折算
[注2] 期末存货余额按照产品类别汇总的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等存货明细的合计金额
公司主要产品工业硅和有机硅,截至2022年12月31日在手订单覆盖率分别为31.41%和27.93%。公司与部分主要客户以签订短期订单的形式进行销售,大部分产品的短期订单销售均会在签订合约后当月内完成交货。从过往长期的合作历史来看,公司与大部分短期订单客户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公司客户群体较为稳定,客户重复采购率较高。公司订单形式具有高频率、多批次的特点,在手订单覆盖率和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相符。
公司期末存货的期后结转率情况如下所示:
单位:万元
注:期后销售/结转情况统计至2023年3月31日
根据上表,公司期末存货期后销售/结转率为68.40%,保持在较高水平。除原材料、在产品和委托加工物资外,其他存货的期后销售/结转率在80.00%以上。原材料期后结转率为70.36%,主要系机物料和备品配件等保持一定备货所致;在产品期后结转率为53.48%,主要系公司工业硅生产所需的自产石墨电极,石墨电极的生产周期约六个月,为应对后续产能逐步释放,公司储备了较高的石墨电极库存。委托加工物资期后尚未结转,主要系按照排产计划仍未收回。公司存货周转情况整体较好,不存在滞销风险。
综上,基于双碳目标背景下,下游光伏产业、新能源、5G、特高压等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趋势,公司工业硅和有机硅需求景气向上,公司为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以及在手订单的需求,做出产能扩张的决策符合公司经营现状,不会造成存货滞销。
4.报告期内,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政策
报告期内,公司制定了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政策,每年年末对各类存货进行逐项检查。公司根据各产品最近一期市场价格计算可变现净值,针对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存货计提相应的跌价准备,具体如下:
(1)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和在产品:以相关产成品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可变现净值;
(2)库存商品以最近一期产品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可变现净值,发出商品以合同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可变现净值。
5.报告期内,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情况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库存商品跌价准备较大,主要系生产基地之一黑河合盛硅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河合盛)自2015年至2021年处于停产状态,微硅粉产品受严寒天气及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导致存货积压,公司按照谨慎性原则全额计提跌价准备1,421.43万元,剩余存货发生跌价主要系新疆合盛创新材料有限公司原材料重熔用铝锭、库存商品铝粉以及坯锭,石河子市西部合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库存商品加气块以及石河子市西部宁新碳素有限公司在产品焙烧品1020X和600A受市场行情影响,导致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部分计提跌价准备。除此之外,公司的存货均正常流转,不存在无使用、无出售价值的长期积压的存货,也不存在以存货进行质押担保的情况。
公司的主要产品系工业硅和有机硅,工业硅和有机硅的产品毛利率分别为36.27%和32.70%,产品毛利率较高、性质稳定、不易变质。除黑河合盛未销售的微硅粉外,公司报告期内不存在大额滞销存货的情况,报告期末公司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相应跌价准备,跌价准备计提充分。
会计师核查程序和核查结论:
1. 核查程序
(1) 查阅了相关研究报告,了解有机硅、工业硅行业未来的行业趋势;
(2) 向公司管理层及财务负责人了解公司市场情况,取得公司各期产销量资
料、在手订单以及期后结转情况,分析是否存在存货滞销情况;
(3) 取得公司报告期末存货收发存明细,了解和核查公司报告期末存货的构成情况,了解公司存货计价、跌价准备计提等相关会计政策以及产品的毛利率情况,分析存货跌价情况的原因及合理性;
(4) 获取存货跌价准备计算明细表,并结合公司价格目录、销售记录及市场价格走势等情况,核查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准确性和充分性;
2. 核查结论
(1) 基于双碳目标背景下,下游光伏产业、新能源、5G、特高压等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趋势,带动公司工业硅和有机硅需求景气向上,公司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优势,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以及在手订单的需求,做出产能扩张的决策符合公司经营现状,不会造成存货滞销;
(2) 公司存货流转正常,除黑河合盛未销售的微硅粉外,公司报告期内不存在大额滞销存货的情况,报告期末公司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相应跌价准备,跌价准备计提充分。
5.关于负债。年报显示,公司2022年资产负债率从33.23上升至55.38。资产方面,公司货币资金23.82亿元;负债方面,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共计180.60亿元,同比增长514.16%,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共计88.12亿元,同比增长122.36%。此外,公司期末受限资产合计34.58亿元,主要用于借款质押和票据质押。
请公司:(1)结合负债结构、货币资金及现金流情况,分析偿债能力及流动性风险;(2)分项列示受限资产对应的受限金额、受限原因、融资主体及相应的借款规模;(3)补充披露期末货币资金的存放银行及对应金额,以及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在报告期内从上述银行取得的融资金额。请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
公司回复:
(一)结合负债结构、货币资金及现金流情况,分析偿债能力及流动性风险
1.公司负债结构
公司负债结构如下:
单位:万元
2022年末,公司债务结构中,流动负债占比61.48%,占负债的比重同比下降26.24%,主要系公司本期长期借款大幅增加所致。
2.公司货币资金结构
单位:万元
2022年末公司货币资金结构中,其他货币资金期末余额增加较大,主要原因系期末用于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金额为48,785.00万元,该等金额涨幅较大所致。
3.公司现金流情况
单位:万元
2022年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减少,同比下降116.89%,主要系公司使用承兑汇票背书转让支付相关工程设备款增加、为满足未来工业硅生产需求增加电极备货、产销规模扩大以及主要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采购原料支付的金额增加。
4.公司偿债能力及流动性风险分析
[注] EBITDA利息倍数=(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利息支出
2022年末,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为0.74和0.32,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0.32和0.23,下降幅度较大,主要系2022年度,公司因“中部合盛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东部合盛煤电硅一体化项目二期年产40万吨工业硅项目”等多个大型在建工程项目持续投入增加,导致公司流动负债中应付工程设备款、用于支付工程款的应付银行承兑汇票以及用于工程建设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大幅增加,带动流动负债增长快于流动资产,从而进一步导致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大幅减少。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由上表可知,2022年末,公司流动负债中,与长期资产相关的应付款项增加42.29亿元。剔除该部分新增负债的影响,公司模拟2022年末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0.96和0.42,略低于2021年相关指标,与公司日益增长的业务规模相匹配。
2022年末,公司为持续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及满足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加大在建项目投入,为支持生产、建设所需,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不断增加,公司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
2022年度,公司借款规模不断增加,进而影响财务费用大幅上升,同时伴随经营业绩有所下滑的影响,公司利息保障倍数有所下降,与公司实际情况相符。
综上,公司流动性风险增加,公司偿债能力有所下降,但公司积极制定了降本增效、销售渠道的维护与开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与此同时,2023年1月,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资金69.95亿元,且该部分募集资金均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从而增加了公司的流动资产和净资产,并有效降低了公司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性风险,增强了公司的偿债能力。2023年1月末和3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0.76%和51.78%,下降趋势明显。
总体而言,公司偿债能力和流动性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
(二)分项列示受限资产对应的受限金额、受限原因、融资主体及相应的借款规模
2022年末,公司受限资产的资产情况及对应的借款规模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三)补充披露期末货币资金的存放银行及对应金额,以及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在报告期内从上述银行取得的融资金额
2022年末,公司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余额为23.82亿元,期末存放银行及对应金额以及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报告期内在上述银行的融资情况列示如下:
单位:万元
[注1] 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分别向中国银行的不同分支机构发生存款及融资业务
[注2] 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的范围包括宁波合盛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
由上表可知,公司控股股东及关联方的主要融资方式为保证及质押,信用方式融资规模占比较小,且与公司银行存款存放的银行分支机构仅存在少量交集,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资金相互独立。
会计师核查程序和核查结论:
1. 核查程序
针对上述事项,我们实施了如下核查程序:
(1) 获取公司财务报表,并结合负债结构、货币资金及现金流情况,分析偿债能力及流动性风险;
(2) 了解与货币资金、投融资以及对外担保相关的内部控制,评价这些控制的设计,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并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3) 独立获取银行对账单、企业已开立账户清单、企业征信报告,保持对获取过程的控制,检查并核对银行账户、银行流水、银行借款、资产抵押以及对外担保等情况;
(4) 对银行流水和银行日记账实施双向测试,关注大额资金划转情况,检查大额资金划入划出时间,关注是否存在与关联方之间的资金划转;
(5) 按照财政部下发的银行询证函模板独立实施货币资金、银行借款函证,在银行函证中明确货币资金的受限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资金池业务等信息,并对函证发函及回函的过程保持有效控制,检查回函印章、寄件人、回函内容是否存在异常,必要时向银行工作人员电话核实;
(6) 抽查公章使用记录、会议纪要等资料,关注是否存在其他方占用资金或为其他方提供担保情况;
(7) 获取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的企业征信报告及融资台账,结合公司期末货币资金的存放银行明细,检查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在报告期内从相关银行取得的融资情况;
2. 核查结论
经核查,我们认为:
(1) 公司报告期内偿债能力有所下降,流动性风险有所提高,但在可控范围内;
(2) 公司受限资产情况与对应的借款融资规模相匹配;
(3) 公司已补充披露期末货币资金的存放银行及对应金额,以及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在报告期内从上述银行取得的融资金额,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资金相互独立。
本回复中部分合计数与各分项直接相加之和,如在尾数上有差异,这些差异是由四舍五入造成的。
特此公告!
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3年5月25日
消费界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Jubao_404@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邮箱: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赢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76428号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5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