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5日至30日,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期间,出现了一批尖端技术、尖端产品和权威报告,充分展示了中国科技的前沿成果;围绕“开放合作、共享未来”的年度主题,论坛聚焦全球关注,为展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科研成果和促进全球科技创新合作的决心打开了大门。
目前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的关键节点。从中关村看中国,科技创新充满活力,高质量发展充满活力。
◎记者 李雁争
前沿科技带动未来产业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坚持世界科技前沿。在论坛展区,《上海证券报》记者看到了元宇宙、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等领域的许多前沿技术。
在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厅,记者体验了目前最流行的脑机接口技术,只需要“思考”就可以轻松驾驶机械手抓取。
Xi安镇泰智能公司的脑机接口系统通过脑电波提取用户的脑电波,从而控制机械手。工作人员表示,这项技术可以帮助中风和偏瘫患者康复,甚至在未来储存人类的思维、意识和记忆。
在脑接口技术的帮助下,人们可以用他们的想法“创造”食物。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带来了细胞培养肉制造技术。研究人员提取牲畜和动物的肌肉干细胞,然后通过3D打印成“猪排”和“鸡胸”。目前,该技术的小规模生产线正在建设中。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李石磊表示,一旦突破技术瓶颈,肉类生产效率将大大提高,实现土地密集型,节约用水,支持清洁能源的使用,实现行业的有效升级。
美餐后,你可以坐未来的车出去兜风。中国一汽展示了自主研发的红旗智能平台HIS新概念驾驶舱。
一汽集团研发总院HMI设计师张佳说:“概念驾驶舱配备了许多‘黑色技术’。在自动驾驶过程中,外部信息可以通过手势捕获,显示在挡风玻璃投影中。驾驶舱还配备了健康监测和全息人工智能语音助手。”
“前沿技术突破加快产业化的过程实际上是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的过程。”研究机构工作人员表示,前沿技术创新不仅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强大的驱动效应和产业授权能力、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具有相关产业及其核心技术在扩大人类认知边界、促进社会转型方面的关键作用。
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
要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我们必须坚持面向经济的主要战场。在论坛期间,记者看到许多技术在授权传统产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在中关村雕刻智能创新中心展台上,金属切割试件展示了“0.1微米进给、1微米切割、纳米表面粗糙度”的高精度技术。
工作人员拿起在北京和河北生产的凹凸部分,轻轻触摸,两种金属紧密接缝,看起来像一整块钢。中关村雕刻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杨锰表示,凹凸部分之间的间隙仅为3-5微米,仅为头发直径的20%。
杨锰说:“过去,这种高精度部件只能由进口机床生产,但现在它们可以由国内精密机床生产,不同地方的生产根本不影响其精度。”。
在奥博(北京)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展位上,记者看到了人工智能绘画机器人,该产品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
“机器人通过视觉系统实时拍照,利用训练后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模型算法软化机器人轨迹控制,然后模拟人的手臂。在绘制目标路径的同时,手绘纹理将根据线条的厚度进一步模拟。”奥博机器人工作人员田华说。
目前,这种数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新零售和大型卫生产业。田华认为,未来机器人将广泛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赋予传统产业权力。
清华大学全球工业研究所副院长李东红表示,近年来,许多传统制造企业都进行了数字化升级。这些与数字经济高度结合的企业是值得大力支持的新实体企业。
开放合作共享美好未来
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说:“促进开放合作是适应创新发展趋势和科研范式转变规律的客观需要。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科研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速度和精度是前所未有的。”。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北京将在朝阳区建设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吸引更多国际组织,帮助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一段时间以来,国际氢燃料电池协会、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国际智能制造联盟、国际介科学组织、亚洲模拟联盟等国际科技组织陆续落地北京。
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秘书长王恒说:“为了在机器人领域建立全球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中国电子学会和以色列机器人协会发起了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旨在促进机器人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优化技术标准和规范,使机器人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
国际氢燃料电池协会是由清华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佛吉亚集团、中石化集团、上汽集团、现代汽车、丰田汽车、英美资源集团等组织和企业发起的学术和非营利性国际组织。2023年下半年,协会将在中国、美国、德国、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举行多次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会议和活动。此外,协会还将启动氢能相关标准的研发。
“中关村论坛是一个国际论坛,希望通过论坛向世界传达这样的信息——中国科技合作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共同推进科技进步,为全人类共同发展做出贡献。”科技部副部长吴朝辉说。
消费界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传播内容仅以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我们会及时处理,举报投诉邮箱:Jubao_404@163.com,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赢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7642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5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