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已有半年多的小圆(化名),和许多同龄人一样遇到了求职就业不如意的尴尬情况,不得已只能“另谋生路”,金包银就是小圆的同龄好友推荐其了解的小型创业项目之一。去年开始,小圆身边有好几位同龄好友陆续加入了金包银零售的队伍,以类似经销商的模式,向金包银品牌厂家“拿货”,然后通过自媒体渠道进行销售,短短时间便小有起色,让小圆也不禁动了心。
随着国际黄金价格的此起彼伏,近期的深圳水贝和新兴的“金包银”产业,早已成为了大众的话题聚焦所在。315前夕,深圳水贝的一众金包银商户依然门庭若市,穿梭于不同商家和展厅之间的消费者当中,有初涉金包银买卖的行业新手,也有浸润已久经验丰富的老炮。小成本、门槛低、易销售,金包银产业的诸多特性,对初次创业的年轻人而言天然地具备强大的吸引力,不少厂家给出的首次拿货门槛价也相对友好,不像其它创业项目那般投入巨大,回本遥遥无期。
而初到水贝时,琳琅满目的金包银产品也让小圆大吃一惊。“我以为‘平替’意味着质量可能会比较粗糙,没想到现在好的金包银产品工艺都非常成熟,款式多样,精致细腻程度一点都不输金饰。”但即便如此,小圆也并没有急于做决策,在水贝流连好几天后才选定了一家较大规模品牌作为首次进货商家。“入行前就有不少朋友叮嘱过,金包银虽好,但这个行业还属于比较鱼龙混杂的阶段,拿货时也需要仔细甄别。”
镀金银首饰俗称金包银
乱象丛生?有关部门已出手规范,行业未来仍可期
开启水贝之旅前,小圆早已通过入了行的好友做足功课,对需要提防的金包银“黑幕”时也早已谙熟于心。“早先会有比较恶劣的商家会通过‘偷金’的方式偷工减料增加售卖利润,现在有些手段会升级些,做一些水分较大的证书忽悠消费者。正规的金包银产品是要有权威机构的检验证书,还会有银胚码,这些都是黑心商家拿不出来的。”
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管理告知书
早在2024年下半年,对于金包银市场存在的乱象,有关部门便已多次出手整顿。2024年10月23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规范镀金银首饰生产、销售行为的行政告知》正式出台,对金包银产品名称、标签标识、印记和检测证书等做了明确规范要求。2025年2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罗湖监管局深圳市罗湖区翠竹街道办事处在其发布的《关于“金包银”和“镀金”银饰品生产销售行为的规范指引》中,对“金包银”的名称做出了规范指引。这一规范指引也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深圳经济特区产品质量管理条例》、GB 11887-2012《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QB/T1131-2005《首饰金覆盖层厚度的规定》的相关规定而来,其明确指出:
“除机械加工方法将金箔牢固包在银饰品外,其他工艺制作的首饰不得称为“金包银”,应规范命名为“镀金银XX”(如:镀金银手链、镀金银项链)。”
根据这个规范指引,在由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贵金属鉴定证书上,用5D无氰硬金工艺电铸而成的“金包银”首饰也同样会使用“镀金银XX”的名称。(为了方便理解,下文中依然用“金包银”的名称统一称呼这一类镀金银首饰产品)。
事实上,随着金包银制作工艺的快速发展和日渐成熟,最新一代的金包银产品已发展至电铸厚包金阶段,大规模的金银首饰工厂通过采用升级的纳米电铸离子包金配方(5D无氰硬金工艺),让黄金分子重新排列组合,紧密地包覆在银胚之上,使得产品表面金层延展性、硬度、密度等都达到更理想状态,不仅耐磨不易变形、脱落、褪色,在款式造型上也得以突破更多可能性做出更精致、更具观赏性的金包银产品。
消费者委员会
创业者信心犹在,知名品牌发声:“卷”品质与服务,自检自查保证消费者权益
这些明确的规范指引,筛除了不少金包银不法商家,在多方共同齐心协力下,金包银行业也正在逐步规范化发展。在金包银行业摸爬滚打了一年的经销商玫姐(化名)就直言不能“因噎废食”。“金包银是个很好的产品,选择好正规、有保障的品牌厂家,就能让消费者在收入有限的状况下依然能够买到‘平、靓、正’的珠宝首饰,我们普通人也有机会有能力可以借此进行低成本创业,本来就是一个双赢的事情。”
金银之道主理人 陈泽湘
站在品牌的立场上,金包银品牌“金银之道”的主理人陈泽湘也分享了他的视角和想法。“任何行业在起步阶段时都可能会经历一段混沌时期,我们很庆幸金包银行业在非常初期的阶段就已经获得有关部门提供的清晰规范性指引,明确告诉我们应当如何规范化经营,并以此为标准进行自检和自查,切实保证消费者权益。”
金包银婚庆系列
而作为深圳市罗湖区珠宝首饰商会的会员单位,陈泽湘对于“金银之道”的运营也有着更高的标准和期待。“事实上,我们应当将有关部门提出的要求作为我们的‘最低标准’,用更高更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这不是讲假大空话,也不是做营销背书,而是作为金包银品牌、行业一份子的责任担当和使命。只有各方齐心协力,品牌方都开始‘卷’服务、‘卷’品质,金包银行业才有可能抓住这股热潮长久兴盛,沉淀出更多的品牌和客户价值。”
消费界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传播内容仅以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我们会及时处理,举报投诉邮箱:Jubao_404@163.com,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赢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7642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5336号